2006年11月30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三版:世相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《心理导刊》:把囚子导向彼岸
本报记者 蔡亮 

  “她成功开启了需要得到心理援助的服刑人员和专家之间交流的通道,架起了大墙囚子与警官心灵沟通的桥梁。她是服刑人员的一个知心朋友,更是一位良师,她帮助我们洗刷罪恶,找回良知,学会感恩……”这是一位服刑人员寄给省一监教育科的感谢信。信中提到的“她”是一份监狱内部刊物,叫《心理导报》。
  《心理导报》是省一监于2002年3月创办的。创办它的初衷,是为既能系统地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知识教育,也能让民警接受心理矫治方面的训练。在监狱领导的大力支持下,《心理导报》发展十分迅速,栏目也越来越丰富。服刑人员不仅能通过导报学到心理知识,看到各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,还能通过导报上的《专家信箱》解决自己的困惑。这份风格独特、内容翔实的刊物很快引起了上级的关注。2002年8月,省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处长袁建华到省一监检查工作,称赞了《心理导报》,并报请领导同意,决定由省局和一监共同办刊,并将它推向全省监狱。
  《心理导报》编辑部设在省一监教学楼里面。编辑都由教育科的民警担任,他们不但经过了专门的采编培训,而且大都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。
  《心理导报》是全省监狱系统唯一一份面向服刑人员的心理学刊物。为了让这棵幼苗能茁壮成长,省司法厅、省监狱管理局的主要领导都给予它各种支持和鼓励。负责具体编务工作的省一监也倾注了很多精力。
  如今,《心理导报》已成为最受服刑人员欢迎的内部刊物之一,并已更名为《心理导刊》。导刊内页有40页,彩印封面,10余个栏目。《特别策划》栏目针对服刑人员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讨论,进行正确引导;如果服刑人员个人遇到问题,可以找《专家信箱》向心理咨询师寻求解答,也可以通过《心灵互动》听一听别人的意见;生活、改造中的各种感人经历,可以通过《亲情彩虹》与他人分享;《回音壁》能让服刑人员与导报进行互动交流……《当身份意识与自尊发生矛盾怎么办》、《自暴自弃是自害》、《怎样消除自卑心理》等等文章,为服刑人员解忧释惑。一句话,为囚子的改造服务,成为《心理导报》办刊的宗旨。
  《心理导报》的发展,正如省监狱管理局副局长胡方锐所说,“她的成长历程,也就是我省监狱系统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逐步前进的历程。”